交流合作

120周年校庆

您现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交流合作 > 120周年校庆 > 正文

120周年校庆

聚焦“公管人物”• 共贺川大百廿华诞——最美年华遇见你

发布时间:2016-09-29

校庆接待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中,一对气质不凡的老夫妇引起了志愿者们的注意。老先生叫林明哲,是64年第一届哲学系的本科毕业生,这次是携夫人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庆典。巧合的是,展板上第一张照片就是老人当年的毕业照。他缓缓地指给我们看了照片中那个刚刚大学毕业英姿勃发的自己,伫立良久,似乎思绪回到了五十余年前,不知忆起何人何事,眼中却早已热泪盈盈。照片中老人当年最亲密的朋友因为一场意外离世,还有几位也不知何时能再见。桃花依旧,人面全非,说来不胜唏嘘。

图:李阳 文:郭鹏程

“哇,野竹林怎么变样了?”秘书档案系的刘毅彬一走到公管学院楼旁便发出这样的惊叹。2003年毕业的他今天和同班的妻子单筱返校参加川大120周年校庆活动。毕业已有10余年,校园里很多地方早已悄然改变,其中让他印象最深的便是公管学院旁的野竹林,他笑言:“当年这里可是一个著名的约会圣地,因为是一个死角,很多情侣便偷偷在这里约会。”谈起这话的时候,一旁的妻子也害羞地笑起来。我们曾经登过同一座楼,走过同一座桥,于是,在同一场青春里,成为了挚友,伴侣,相濡以沫。在这个盛满回忆的校园里,最难忘的还是在最美的年纪遇见你。

图文:黄惠琪

今天上午的校友见面会,最热闹以及最蔚为壮观的莫过于61级哲学系校友“组团”返校了。耋耄之年,依旧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好一派热闹景象。班级女神况世英师姐回首求学生涯,感慨颇多,她说:“毕业五十年了,学校的变化真大,在那个时代,没有这么多建筑,到处都是花园和小树林。当时,女生住在两层楼的小木屋里,上下铺,感情好得跟亲姐妹似的。还记得,那一年假期没有回家,学生自己组建乐队,每天晚上在大礼堂跳舞,乐队不停,就一直跳下去,有时候一曲舞毕,竟瘫坐余地,身上的细胞依旧在跃动。那个时候的我们,太纯粹。”尽管,那些年的青春岁月早已不在,但值得庆幸的是,曾经陪我走过的那些过往,在脑海,依旧清晰可见。只是,别忘了,逝去的青春,现在的我们,同样美好。

图文:蹇利华

校庆活动上校友除了磕磕师生情,叙叙同学旧之外,最让人“安逸”的应该就是那些白发苍苍,携手而来的“校友对”了。要知道,那个时候大学里是明令禁止恋爱的,结婚的话就只能被开除了,那么问题来了,他们当年是怎么谈的恋爱呢?在今天上午公管楼前举行的校友接待会上,小编被1960级哲学系的校友硬塞了一把狗粮。(饿了吗?来碗八卦!)根据最敏感八卦信息,虽然学校是明令禁止的,咳咳,该校友作为当时的班长,虽然自己是在毕业后才跟他的同班老伴开始“讲的恋爱”,但是呢,班上的团支书和宣传委员是在偷偷进行“地下活动”的(脑补的画面实在太美)。尽管时移境迁,身边的人却依旧,青丝换成的白发就是被爱情渲染的印迹,而那些年我们讲的爱情,至真至纯,最是让人念念不忘。

图文:何雅萍

走遍万水千山,历经年华似水,不变的是同学之间那声声问候,感情历久磨新,从你的稚嫩容颜到如今的两鬓斑白,言语间记忆里仍旧像在几十年前那样,一起围坐在一教的教室里,大家一起各抒己见,分享自己。几乎每年都有的聚会真的很难得,哲学系60级的爷爷奶奶面对59级的学长,仍旧会忐忑,表现不由自主如我们这般生涩却充满了敬佩。到了一定年纪总是喜欢记录生活,最美的年纪里有彼此相伴,白头时游览山水仍旧有彼此,用诗记录生活,良辰美景同窗聚,追忆往事述友情。爷爷奶奶生活的很积极,嘱咐我们事业家庭健康都很重要,但要在不同的年纪有侧重。人的一生就是奋斗,唯有奋斗才能成功。风骨一脉承,初心不曾变。

图文:赵伊萱

清风微拂,和煦的秋日晨光下,还只有志愿者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一个倩影走向了签名展板。她叫秦雪梅,是2014届社会保障专业的硕士毕业生。离开母校并未久远,对于恩师与挚友的想念却不可抑止地涌上心头。忘不了宿舍注册时,即将成为三年舍友的她与她,尚未知晓这一生的情却已有了一声招呼的缘;忘不了课堂上,老师要求发言时那一句“自杀还是点杀”的调侃,涨红的脸与善意的笑如在目前;忘不了谢师宴上,她与恩师互相系在脖子上那承载了太多感激,期许与不舍的鲜艳红领巾。惟愿恩师幸福安康,学院蒸蒸日上。

图:李阳 文:郭鹏程

领导邮箱

书记信箱地址:

院长信箱地址:xia6677@163.com

提示:请将您的宝贵意见或建议用常用邮箱发送。

川大公共管理学院二维码

川大公共管理学院 (scu-ggglxy)

提示:扫描二维码关注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