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全面解决农村绝对贫困问题,贫困治理的重点转向脆弱群体的相对贫困。相比其他人群,农村老年群体陷入相对贫困的风险高,其贫困问题的复杂性与多维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进一步演化。文章运用AF法分析农村老年人口相对贫困现状,研究社会参与以及细分的经济参与、网络参与、政治参与、社会交往参与对农村老年人口相对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老年人口相对贫困发生率为23.18%,单维度相对贫困主要发生在教育、收入和生活水平3个维度。社会参与以及政治参与、网络参与、社会交往参与对缓解农村老年相对贫困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相对于受教育程度低的农村老人,受教育程度高可显著缓解相对贫困。强关系对社会参与与相对贫困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文章建议:健全制度保障,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分层分类开发老年人力资源,设立专项资金开展技能培训与文化扫盲教育,同步推进清洁能源改造和智能环卫设施建设;优化参与机制,搭建老年人议事协商平台,通过政社联动提升数字素养,开展老龄化国情教育,重塑老年群体社会形象;激发内生动力,倡导终身学习理念,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强化代际联结,构建社会支持网络提升老年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权利与义务均衡的老龄化社会转型。
关键词:老年相对贫困;社会参与;贫困治理;积极老龄化
【本文第一作者系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论文的资助基金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相对贫困的标准、识别与治理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ZDA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