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全职教师

您现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师资队伍 > 全职教师 > L > 正文

全职教师

刘传军

副教授

四川仁寿人,现为社会学与心理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本科生、研究生教育评估监测专家库专家、中国社会学会社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四川省心理学会社会心理学专委会副主任。南京大学哲学本科、心理学硕士,清华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目前以社会心理学、行为公共管理、公民教育为研究方向,研究兴趣包含但不限于公共行政伦理、街头官僚组织行为、公民成长与公共参与等。目前在心理学报、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Public Administration等CSSCI和SSCI高水平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行为伦理学》专著。担任SSCI期刊Behavioral Sciences客座编辑,为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心理学报等SSCI和CSSCI专业学术期刊审稿。主持在研四川省科技厅项目1项,主持已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招收社会学专业社会心理学方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应用心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以及相关专业硕博士留学生。联系方式:liuchuanjun@scu.edu.cn


部分代表性成果如下:*为通讯作者,#为学生

1.Xie, Z.#, Liu, C.*. (2024). Adolescents from wealthier families are more prosocial? A caregiver-child paired survey. Child & Family Social Work.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111/cfs.13253

2.Chen, D.#, Liu, C.*, Nolasco, E. E. (2024).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Moral Decision-Making Inclinations. Family Relations, 73(5), 3250–3268.

3.Feng, C., Liu, C.*, & Nolasco, E. E. (2023). Revisiting the foreign language effect on moral decision-making: a closer look at the role of perverse responses.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1080/01434632.2023.2237936

4.Xie, Z.#, Liu, C.*, Teng, Z. (2023). The effect of everyday moral sensitivity on bullying bystander behavior: Paralled mediating roles of empathy and moral disengagement.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38(11–12), 7678–7701.

5.Xie, Z.#, Man, W.#, Liu, C.*, Fu, X.* (2023). A PRISMA-Based Systematic Review of Measurements for School Bullying. Adolescent Research Review, 8, 219–259. https://doi.org/10.1007/s40894-022-00194-5

6.Liu, C., Liao, J.*. (2023). Is the more psychopathic more concerned with human beings overall? A data reanalysis exploration. Current Psychology, 42, 22893–22909. https://doi.org/10.1007/s12144-022-03234-4

7.Xie, Z.#, Wu, J.#, Wang, X.#, Zheng, Z., & Liu, C.*. (2022). Dissociating the Multiple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in Everyday Moral Decision-making with the CAN Algorithm. Behavioral Sciences, 12(12), Article 501.

8.Feng, C., Liu, C*. (2022). Resolving the limitations of the CNI model in moral decision-making by the CAN algorithm: A methodological contrast. Behavioral Sciences, 12(7), Article 233.

9.刘传军, 廖江群*. (2022). 具身双加工观点:解析具身效应的边界条件.心理科学, 45(3), 761-767.

10.刘传军, 廖江群*. (2021). 不幸的道德:运气越差越功利主义.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 21(2), 222-244+272-273.

11.刘传军*,谢忠桔#,王星元#. (2021). 诱发高兴情绪会降低人们的道德规范敏感度吗?心理与行为研究, 19(5), 687-694.

12.刘传军, 廖江群*. (2021). 道德困境研究的范式沿革及其理论价值.心理科学进展, 29(8), 1508-1520.

13.Liu, C., Liao, J.*. (2021). Stand up to Action: The Postural Effect of Moral Dilemma Decision-Making and the Moderating Role of Dual Processes. PsyCh Journal, 10(4), 587-597.

14.Liu, C., Liao, J.*. (2021). CAN algorithm: An individual-level approach to identify consequences, norms sensitivities and overall action/inaction preferences in moral decision-making.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1, Article 547916.

15.刘传军,廖江群*. (2018). 具身效应何处寻:解决可重复性危机的分析性途径. 心理科学进展, 26(12): 2260-2271.


出版学术专著2本:

刘传军 著,行为伦理学:善性与善行的关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年3月。

刘传军 著,学会尊重:面向未来公民的伦理教养指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即出。

1.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4年优秀党务工作者.

2. 四川省心理学会2023年度心理科学工作先进个人.

3. 2023年全国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技能大赛三等奖指导教师.

4. 四川省心理学会2021-2022年度心理科学工作先进个人.

5. 2022年四川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优秀奖

6. 2022年四川大学本科课程示范教案/课件(“社会心理学”)

7. 四川省心理学会2022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8. 2022年第十六届iCAN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西南赛区一等奖和全国总决赛三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9.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1年度优秀工会会员.

10. 四川省社会学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通讯作者).  

1.《学会尊重:面向儿童青少年的伦理教养指南》科普图书创作,四川省2024年第一批省级科技计划科普作品创作项目,项目号:2024JDKP0130,202401-202512,主持,在研。

2.亲组织不道德行为决策的心理过程分离方法及其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号:72101171,202201-202412,主持,已结题。

3.基于交叉滞后模型的大学生现实与网络不道德行为的关系研究,四川省心理学会2023年度科研规划自筹项目,项目号:SCSXLXH2023026,202312-202412,主持,已结题。

4.资阳市未成年人家庭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资阳市妇联重点委托项目,202308-202311,主持,已结题。

5.道德敏感性教育课程开发及其对校园欺凌的干预效果研究,四川绵阳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与研究中心2022年度重点项目,项目号:SCWCN2022ZD01,202212-202312,主持,已结题。

6.道德决策倾向的代际传递:家庭教养方式与代际互动的调节作用,四川省心理学会2021年度科研规划一般项目,项目号:SCSXLXH2021012,202203-202303,主持,已结题。

7.以知识贡献为导向的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困境研究,四川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项目号:GSSCU2021010,202201-202312,主持,已结题。

8.道德的弹性:从判断到选择的动态协调机制,四川大学人才引进启动基金项目,项目号:YJ2021132,202201-202312,主持,已结题。

9.道德行为学:善性与善行的关系研究,四川大学“从0到1”创新研究一般项目,项目号:2021CXC05,202107-202307,主持,已提前结题,优秀。

10.预防校园欺凌:基于道德敏感性教育的行动研究,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2021年度青年项目,项目号:SC21C024,202106-202206,主持,已结题,合格。

11.专业社工的利他性不道德行为研究,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学院自主立项项目,项目号:2021自研-公管02,202101-202112,主持,已结题,合格。 

(一)教授课程情况

1.2020至2024:社会心理学(春季学期),课程负责人,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必修课程.

2.2021至今:众里寻“我”:群体、社会与个体塑造(春季、秋季学期),课程主讲人(与徐文健、徐银、李诗颖、刘艳、唐小蓉合上),校级通识核心课程.

3.2025起:非营利组织管理(秋季学期),课程负责人,社会工作专业本科选修课程.

4.2026起:管理心理学(秋季学期),课程负责人,社会工作专业本科选修课程.

5.2020至2024: 心理统计方法与应用(秋季学期),课程负责人,应用心理专业硕士必修课程.

6.2022至今: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应用(秋季学期),课程负责人(与徐文健、徐银、李诗颖、刘艳合上),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必修课程.

7.2021至今:社会心理学进展(春季学期),课程负责人(与徐文健、徐银、李诗颖、唐小蓉合上),应用心理硕士必修课程.

8.2021至今:困境心理学案例研讨(秋季学期),课程负责人,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选修课程.

9.2021至今:道德与社会行为案例研讨(春季学期),课程负责人,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选修课程.

10.2020至今:学术规范与研究生论文写作指导(春季学期),课程负责人,硕博士研究生必修课程.

11.2025起:应用心理学进展—工业与组织心理学领域,课程负责人,应用心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必修课程.


(二)指导学生情况

指导社会心理学(学硕)和应用心理(专硕)研究生,相关专业硕博士留学生,以及社会工作及其他专业本科生。 

领导邮箱

书记信箱地址:spascu@163.com

院长信箱地址:ggglscu@163.com

提示:请将您的宝贵意见或建议用常用邮箱发送。

川大公共管理学院二维码

川大公共管理学院 (scu-ggglxy)

提示:扫描二维码关注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