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行政科学学会暨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2016年联合大会四川大学专场会第三场讨论由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钟杨教授主持。墨西哥联合大学的Jose Antonio Puppim de Oliveira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徐晓林教授和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曹现强教授先后发表了演讲。

钟杨教授
Jose教授
Jose教授的汇报围绕城市服务创新能力展开。他指出,随着城市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包括水、电等在内的资源对城市进一步扩张造成了显著影响,使得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面临着重重困难。对此,城市必须提升创新能力以拥有更多的创新性解决方案。与单纯占有相关资源不同,城市创新能力是指“你能做到什么”,其对于知识和资源的利用非常重要。城市创新既是公司也是城市管理的范畴,同时也涉及技术、社会、公共政策等多个领域的创新。Jose教授最后总结道,城市创新的能力就是在城市治理方面做一些事情的能力,包括改变或戒掉过往的不良习惯,以及避免不明智行为。

徐晓林教授
徐晓林教授指出,已有研究在总结我国行政体制改革30多年历程时重在谈成就与经验,忽视了信息技术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影响。但实际上,恰恰是信息技术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徐晓林教授进一步介绍了拟于今年10月份成立旨在推进相关学科的研究与产业的发展的“智慧城市委员会”研究机构,该机构的主要推进项目——“实名卡”,将实现对不同公共服务行业“多卡合一”的有效整合,这样既有利于实现便民、利民、惠民,同时也能方便政府大数据的建设和高效快速推广网格式的管理,从而为政府治理创新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并开辟一条新的实现路径。

曹现强教授
曹现强教授发表了题为“中国公共服务创新特征”的演讲。他指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问题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且一般与地方政府的创新研究以及公共政策创新和扩散的研究联系在一起。通过对《人民日报》280个关于公共创新的案例进行分析,曹现强教授发现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创新呈现出如下特征:在创新主体上,省级政府是最积极的推动者;在区域分布上,主要在东部省份;在创新的服务对象上,城乡差异不显著;在创新政策领域和层次上,集中在社会保障、就业、公共卫生和文化体育领域;在创新层次上,以基本创新为主;在机制创新的领域上,主要是供给方式端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