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下午,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曹现强教授接受了我院记者的专访,畅谈了我国地方政府创新和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现状。
地方政府创新正越来越回归自己的本位
曹教授首先指出,他对地方治理创新寄予很高的期待,因为经济领域的改革并不是顶层设计出来的,而是农村发展中地方政府突破传统陷阱的产物,而这种突破恰好符合了高层需求,因此很快上升为国家制度。从这个意义讲,顶层设计和地方创新应同步推进。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创新发生了新变化,这与我国大的治理体系变化有关。例如,过去地方政府创新更多地体现为如何推动经济发展,但随着市场化体制的推进,政府、市场和社会关系的调整,特别是社会组织的不断发育成长,政府治理创新越来越多地返归到政府本应该有的制度创新上来,特别是强化公共服务方面,这种返归符合公共管理的本位。
公共管理学要继续整合,并处理好本土化与国际化、自身边界与临近学科的关系
专访中,曹老师特别强调,虽然我国公共管理学成立时间较短,但在社会科学中已经成为显学,这是公共管理学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结果。当然,这也是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没有社会需求的推动就很难进行下去,这促使我们反过来思考学科建设的问题。当前,公共管理学存在分散化、碎片化、边界不清楚的问题,这会损害学科认可度,也不利于交流与融合。从近年的发展情况看,公共管理学逐渐出现了自己的学科体系与价值追求,不同的高校也提出了不同的办学理念,这应该提倡,但不能彼此割裂,要持续融合。
关于如何处理学科发展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关系,曹老师认为,很多中国学者已经在立足中国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这是很好的趋势。而中国公共管理创新要在世界上获得认可,除了解决中国问题这个基本前提外,还应能够与世界对话,这就需要反思我们到底做出了怎样的学术贡献。
那么,如何理解公共管理学与临近学科的关系?曹教授指出,我们既要强调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与规范,又要注重这种体系规范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公共管理学近年来发展很快很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借鉴了不同学科的方法,因此要继续保持。
川大公共管理学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曹老师最后指出,此次国际行政科学学会(IIAS)暨国际行政院校联合会(IASIA)2016年联合大会由川大举办,充分说明川大公共管理学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仅得到了国内学界的认可,更引起了国际公共管理学界的重视和关注。这种重视和关注有利于推动我国的公共管理学向前发展,因此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