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下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孔繁斌教授接受了我院雷尚清老师的专访,孔教授用极富哲理的语言阐释了我国公共管理学研究的应有路径和独特使命。
本次会议的主题彰显了规范性思考,突出了行动主义意蕴
专访刚开始,孔繁斌教授就特意指出,这次会议对他启发很大,因为会议密集探讨了公共管理同仁关注的议题,可以让他从中了解别人在做什么研究,自己的研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有什么样的价值。
针对会议的主题及其意义,孔教授认为本次会议既提出了问题,也为公共管理和行政学敞开了未来的研究主题。对此,他详细解释道,尽管联合国对发展问题进行了新的思考和规划,但治理更需要凸显可持续性和质量,因为治理虽然伴随着人类的整个文明进程,但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向度、信息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中,其转型并没有特别到位,所以我们确立可持续的、有质量的治理,实际上是从能动性角度进行的规范性思考,这种思考跟上世纪初社会科学研究者对当时社会由宗教祛魅向世俗转型的思考一样重要,因为当时的研究者对这种社会转型的思考已经成为今天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主流理论流派!所以,孔教授特别强调,如果我们将可持续的、有质量的治理放在全球化、后工业社会的背景下进行思考,它将具有自然生成的、行动主义的意蕴,因为其主题非常明确,而且会更多地思考如何改变、调整人的行为,而不仅仅局限于近代以来受自然科学影响的一般性因果知识求知的知识体制。基于此,他认为,这次会议为未来公共管理研究提出了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因此特别值得肯定。
公共管理学要从一般性理论和其他学科的发展经验中实现自己的担当、使命
访谈中,孔教授还指明了我国公共管理学向前发展应具有的独特担当和庄严使命。在孔教授看来,这样的担当和使命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其一,针对如何解释当前的地方政府创新,他认为公共管理学应该从一般性理论的角度对这些创新行为给予解释、提升,而不应该停留在具体的个案研究上。其中,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演进的研究视角就能够更好地评价、解释我国的地方政府创新,应着重考虑。
其二,针对公共管理学术共同体如何实现自己的使命,孔教授认为今天中国的公共管理学已经具备了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美国这五大区域先后支配人类社会科学时所必需的外部条件,所以我们应自觉地做出普遍性的严谨的、甚至是颠覆性或毁灭性的理论研究,以提升公共管理学的学术地位,实现公共管理学的担当和责任,满足社会需要。
其三,在谈到如何从其他学科的发展中获得经验时,孔教授特别推荐了比较政治学的例子。他认为,比较政治学是冷战后以美国为主的社会科学家为了关注了解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到底是怎么回事而形成的研究领域,其研究主题和研究结果对全球学政治学的人来说不能低估。公共管理学目前也面临着这样的生命力和机会,这是其他学科没法相比的。那么如何抓住这样难得的机遇实现公共管理研究的突破呢?孔教授认为我们应该重点回答“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公正地形成集体行动”这个问题,这是公共管理能够获得突破的核心议题,也是比较政治学留给我们的经验,因为每个学科要想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首先要有自己的核心研究议题,比较政治学正是因为对民主化这一议题的研究获得了自己的生命力。
访谈结束后,孔教授还耐心回答了参访学生的提问,并告诫学生,要“保持自我、拒绝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