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新发展阶段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与土地制度改革创新——全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高端峰会(一)

发布时间:2021-05-01

2021年4月24日,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全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院长(系主任)联席会和《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主办,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全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高端峰会暨第七届土地资源管理博士生论坛暨四川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成立二十周年庆”在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举行。

由《中国土地科学》执行主编王庆日研究员主持高峰论坛主旨报告。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黄贤金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安录教授、中国科学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龙花楼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冯淑怡教授分别在论坛上作了精彩的主旨报告。

黄贤金教授以“碳中和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为题目,运用IPAT模型等诸多方法进行研究,将碳减排分为了碳减速、碳达峰、碳中和三个阶段。并在2060年无法实现碳中和的情况下,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以碳汇能力提升为导向,注重对于碳汇高区域空间的保护,建立碳汇影响评估制度;二是强化对主要碳汇空间——东南地区的国土空间管制,包括林地、耕地、草地以及湿地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三是以碳达峰为契机,强化建设用地总量管控,探索构建低效排放的建设用地格局体系;四是以碳管控为抓手,探索制订土地利用碳排放标准。

张安录教授以“区域经济协作、土地利用效率与碳排放效应”为题目,将报告分为问题提出,区域经济协作、土地利用与碳排放关系理论分析,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联系、土地利用效率与碳排放,结论与讨论四个部分,首先从碳达峰难以实现、减排压力大和国家高度重视三个层面引发了对区域经济协作能够影响碳排放效应的思考;然后将区域经济分为了四种情形,并指出四种情形影响土地利用效率从而影响碳排放的途径;最后将理论分析运用到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联系、土地利用效率与碳排放中,通过计算武汉城市圈在试点前、试点中以及形成经济新常态时的净碳排放,运用引力模型测算经济联系效应,并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排除空间一体化对于碳排放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区域一体化更高的经济集聚区具有较高的减排潜力、区域经济可以通过产业升级和有效的资源配置来减少碳排放。

龙花楼研究员以“土地利用转型与城乡融合发展——土地系统科学视角”为题目,阐述了土地利用转型研究的引入和发展趋势,梳理了土地利用转型的本质和研究的理论方法需求,解析了土地利用转型理论模式及其土地资源管理互馈机制,并指出了土地利用转型的研究方法;运用多种理论模型深层讲解了土地系统运行与土地利用转型管控的联系,并将其运用到乡村重构与城乡融合发展中,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冯淑怡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地方政府如何介入农业转型——以崇州‘农业共营制’为例”。她从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理论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说、案例呈现、结论与讨论四个板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报告。她认为,在农业转型趋势明显、地方政府介入农业转型存在争议的背景下,应该将理论分析和案例验证相结合,从构建地方政府角色和嵌套式案例分析两个创新点入手进行分析,并由此在理论框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三个假说。冯教授以崇州农业转型发展情况为轴,将崇州农业转型实践分为政府不介入、政府不当介入、政府有效介入三个阶段并分析了其中的逻辑,最终得出三个结论:一是传统农业转型升级面临外部性、信息不对称、公共物品所引发的市场失灵问题,孕育着极高的交易费用。二是若地方政府有效介入并配合相关资源可以降低交易费用进而实现农业转型。三是政府不当介入会放大费用引发新的政府失灵从而导致农业转型失败。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南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的二十余名专家学者、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以及150余名校友代表、博士生代表也参加了此次高端峰会。大会以“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与土地制度改革”为主题,各位专家紧贴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碳达峰、土地利用转型、农业转型等时代改革热点,是思想交流、观点碰撞的盛会,是为国家土地制度改革提供新思路、新想法的盛会,对在场学者、博士生和本科生都有着深刻的启发,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来源:会议组
摄影:吴丹、范玥雯
撰稿:赵茜宇、崔予芮、何林芸
审稿:刘润秋



领导邮箱

书记信箱地址:hanjie@scu.edu.cn

院长信箱地址:xia6677@163.com

提示:请将您的宝贵意见或建议用常用邮箱发送。

川大公共管理学院二维码

川大公共管理学院 (scu-ggglxy)

提示:扫描二维码关注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