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案例教学|儿童心理健康案例研讨课顺利开展

发布时间:2022-11-26

作为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宗旨,通过各种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引导学生在案例情境中扩宽自身视野,提高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此,为切实提高教学成效,社会学与心理学系将案例教学引进课堂,高效开展“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课程。

11月21日上午10:00,在望江校区东区第三教学楼406教室,社会工作课程案例教学之“儿童心理健康案例研讨会”如期举行。此次研讨会邀请了成都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臧肖副教授作为主讲嘉宾。社会学与心理学系徐婷副教授主持讨论,35位社会工作本科生参与学习。

图1徐老师为同学们介绍研讨会特邀嘉宾臧肖副教授

特邀嘉宾臧肖副教授着眼于近期同学们重点学习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章节,以“提出问题-案例概述-回应问题-交流互动”为主线,开展师生互动式的儿童心理健康案例研讨。活动开场,臧教授首先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和“互动方式测试”,幽默的话语让现场氛围变得轻松和谐。紧接着,他引入了六个主要问题作为案例分享后的讨论焦点。“两大案例”的分享就此展开。

图2臧老师介绍本次案例研讨会主要内容

“宝宝是一名叫“X宝X”的14岁男孩,正在读初二,母亲主诉孩子因在学校被老师误会,遂对上学产生抵触情绪……”同学们聚精会神地仔细聆听臧老师分享的第一个案例,心情也跟随着情景跌宕而波澜起伏。这是一个关于青少年因“自信缺失”而造成厌学、排斥外人的案例,在充分了解了事情内容及发展过程后,同学们与老师围绕案例就六大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臧教授讲到,社工在进行干预的过程中,首先应以案主喜爱或熟悉的话题作为切入点,逐渐与其建立起专业关系,而后更易发掘出其社会需求。

图3臧老师与同学们就六大问题进行探讨

案例二题为“美术生的心事”,透过讲述一名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高二美术生的成长困境展现出了家庭、媒体、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的重要影响。了解案例后,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已经属于精神疾病患者的,这样的对象还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吗?”、“社会工作和心理咨询的边界在哪里?”……两位老师与同学们就以上疑问展开了深入探讨,将社会工作专业理论与实务工作经验相结合,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通过对两大案例的研讨,同学们发现了其中的共性问题:儿童青少年面临的“成长问题”往往与其缺失社会支持相关。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应当以系统的视角、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发掘案主的真实需求,关注其成长环境,帮助其建立起所需的社会支持网络,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案例研讨会的最后,同学们分享了各自的参会感悟与学习收获,展现出了良好的辩证思考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将“案例教学”方法带入社会工作专业课堂,让同学们“面对面”感悟真实案例是我院社会工作本科教育进行课堂实践教学探索的举措之一,此次案例教学为今后社会工作一流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化建设积累了新的经验。


                                                                                               供稿:社会学与心理学系

                                                                                               撰稿:张钰莹 徐婷

                                                                                               图片:张钰莹

                                                                                               审核:李诗颖

领导邮箱

书记信箱地址:hanjie@scu.edu.cn

院长信箱地址:xia6677@163.com

提示:请将您的宝贵意见或建议用常用邮箱发送。

川大公共管理学院二维码

川大公共管理学院 (scu-ggglxy)

提示:扫描二维码关注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