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就业群体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与幸福感,充分了解成都市暖新驿站的运营情况和先进经验,2025年7月7日—14日,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蓉城暖驿·青春护新”实践团前往成都市武侯区红牌楼街道暖新驿站、新津区五津街道暖新驿站、双流区东升街道棠湖中心暖新驿站等10个暖新驿站开展实践调研。
实践团在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罗亚玲和学院团委书记刘碧的指导下,以“暖心护航”为主线,以“暖新驿站”为实践阵地,深入成都市多个暖新驿站开展系统实践调研,精准把握驿站功能发挥和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为优化驿站功能、提升服务质效提供可行性建议。

图为团队合照
一、行前部署,精备实践前期事宜
7月2日晚,实践团召开了行前培训会,全体团队成员参会。团队负责人就实践整体情况、实践任务清单、实践具体要求和具体分工安排作了说明。团队指导老师讲解了社会调研方法、实践安全提醒、宣传投稿方式、具体报账要求等内容。团队成员就实践内容进行了充分讨论,并对实践方案进行了查缺补漏,进一步细化了任务分工,根据不同站点特色调整调研侧重,同时设计完成访谈提纲和调研问卷。细致的前期筹备,为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筑牢了基础,也体现了团队严谨务实的实践态度。

图为实践团队召开行前培训会
二、实地探访,细察驿站功能实措
每到一处暖新驿站,实践团就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进行参观,详细了解每个驿站的功能区域设置与实际功能发挥。队员们逐一走访驿站的休息区、补给角、服务站等功能区域,详细记录了饮水机、微波炉、药品箱等设施配置情况,核实驿站每日开放时长、服务覆盖范围等运营细节。针对驿站推出的“餐食存放”“应急充电”“法律咨询”等举措,团队通过拍摄现场照片、核对服务登记本等方式,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实地探访不仅让团队成员对驿站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也为后续的分析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图为实践团探访暖新小站

图为实践团在双流区暖新驿站参观
三、座谈深聊,详悉运营管理细情
为深入了解驿站运营逻辑,团队还与驿站管理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召开了座谈交流会。会上,工作人员就驿站的特色服务和特色举措作了进一步介绍,如“积分制”激励机制。队员们也围绕驿站日常管理机制、资金来源与分配、驿站功能发挥等核心问题展开提问,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详细介绍了驿站从选址筹备到日常运维的全流程。针对现实难点问题,双方展开深入探讨,工作人员分享的工作内容和经验为团队提供了珍贵的实践案例。队员们认真记录座谈要点,为后续分析驿站可持续运营模式奠定基础。

图为实践团与驿站工作人员进行座谈交流

图为团队成员与驿站工作人员座谈交流
四、直面群体,体察从业真切实况
实践团还在驿站周边与外卖骑手、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展开面对面交流。通过结构化问卷与深度访谈结合的方式,重点了解他们的工作时长、收入构成、职业痛点及对驿站的实际需求。访谈中,骑手们分享的恶劣天气配送风险、订单超时处罚压力、缺乏职业保障等困境令人触动,而“驿站提供的免费热水和临时避雨处”则被多次提及为工作中的“暖心瞬间”。团队还特别关注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并做了细致梳理,这些一手信息为精准优化驿站服务提供了依据。

图为团队成员与骑手面对面对话

图为团队成员与骑手面对面对话
五、现场服务,践行暖心助困举措
实践团还积极参与到暖新驿站开展的暖心活动中,在现场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实际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暖新理念。清晨,队员们便与驿站工作人员一起支起服务台,为骑手发放爱心早餐,同时附上印有防暑降温知识的小贴士。针对新就业群体普遍关心的社保缴纳、意外险理赔等问题,团队成员与驿站工作人员现场答疑解惑,用通俗语言解读政策条款,并协助他们线上解决问题。一位快递员在领到爱心物资时感慨:“你们的服务太及时、太暖心咯!”

图为团队成员为骑手解决问题
六、体验实践,亲历骑手日常百味
千万快递员、外卖员穿梭于大街小巷、奔走在城乡之间,起早贪黑、风雨无阻,他们被叫做——“赶时间的人”。在暖新驿站的精心沟通和协调下,团队部分成员参加了一日骑手活动,他们化身“一日骑手”,跟随资深外卖员体验接单、取餐、配送全流程。从早餐店到写字楼,从居民区到医院,队员们在烈日下奔波,深刻体会到“准时率”背后的压力。午高峰时段,连续配送12单后,队员们已汗流浃背,却仅完成资深骑手日均单量的三分之一。这场沉浸式体验,让团队对新就业群体的辛劳有了更立体的认知。
七、评说感悟,凝聚实践所获所感
实践末期,团队召开实践总结会,成员们结合所见所闻分享感悟。公共管理学院学生李俊燚表示:“新就业群体可以在驿站里纳凉休息、充电喝水,还可以通过驿站反馈遇到的问题,有积分还能兑换服务,巴适得很!”
“这次实践不仅让我见证了烈日下的坚守,更感受到一座城市的脉脉温情,真正的温暖在于每个人都能被温柔以待。一座座暖心驿站犹如清凉的绿洲,让爱与关怀在炎炎夏日中传递不息。”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覃议萱讲道。
“我见证了驿站工作人员协调资金、宣传活动的繁琐,也知晓了新就业群体对融入城市的渴望,这引发了我对社会支持体系如何更有效服务新就业群体的深思。”公共管理学院学生李茉表示。
校社互动,共绘暖“新”蓝图。通过此次实践调研,实践团对成都市暖新驿站在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方面的作用有了更加全面的把握、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将“以专业所长回应民生所盼”,实现“知”与“行”的融合,真正在服务城市建设、传递社会关怀的实践中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治学理念。
未来,实践团将进一步推动校社互动,深入总结有效经验、持续推动成果转化,同时对问题挑战“号脉诊断”,为暖新驿站优化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青春担当为构建有温度的现代城市生态贡献青春智慧与实践力量,真正将暖心政策融入城市肌理、让政策温度浸润每个角落,共同营造暖新、护新的浓厚氛围,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目标蓝图。
来源:中国日报网
撰稿:陈宇佟
排版:陈宇佟
初审:刘 碧
复审:罗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