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公共管理学院

您现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公共管理学院

期刊论文|李强彬,陈香凝,资源撬动与联动回应: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的数字协商纾解机制——以淮安市“‘码’上议”网络协商议事平台为例,《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4期

发布时间:2025-09-25

摘 要:基层“小马拉大车”意味着治理结构中乡镇、街道等基层组织承担的职责远超其编制、能力和执法权限。权责配置的失衡,容易诱发选择式、悬浮式执行和共谋行为,致使治理目标难以实现。纾解“小马拉大车”之困,需跳出职责同构与压力驱动的治理逻辑,也要走出单纯的技术依赖和制度调适路径,使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一级的治理实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有机统一。由此,以解决基层群众的“急难盼愁”问题为中心、以“民声”来撬动自上而下的治理行动就成为一种必要的选择。由于数字协商跨越时空,具有规模性、即时性、交互性和透明性,数字协商吸纳民意、集中民智的过程,也是融合条块治理结构的过程,故而协商民主与数字技术融合而成的数字协商不仅回应微型协商的规模难题、责任难题和合法性难题,而且为解决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提供了可能。淮安市“‘码’上议”网络协商议事平台实践表明,经由资源撬动和联动回应,数字协商是基层治理摆脱“小马拉大车”困境的有效方式。在资源撬动方面,数字协商自下而上地识别、整合和激活资源,引导资源配置从任务导向型转向需求响应型,将公众参与转化为合法性认同,促使管理和服务的对象从被动接受者向主动行为者转变。在联动回应方面,数字协商激发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和责任同担,建立起跨层级、跨部门、跨领域的三维联动回应,使基层有机会将属地管理与属事管理相结合,由此推动基层治理从“压力传导型”向“联动赋能型”转变。从资源撬动到联动回应,本质上是通过数字协商重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平衡,建构具有包容性与回应性的公共治理生态,以更好回应基层群众的治理需求。

关键词:基层治理;数字协商;小马拉大车;资源撬动;联动回应

【本文第一作者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的资助基金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AZZ005); 江苏省政协理论研究会2025年度项目(2025JSZXL-02); 四川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24自研-公管08)


领导邮箱

书记信箱地址:wb@scu.edu.cn

院长信箱地址:xia6677@163.com

提示:请将您的宝贵意见或建议用常用邮箱发送。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萃文智服”二维码

提示:请点击或者扫描二维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