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土地利用转型——碳减排目标的助推器

发布时间:2021-05-01

2020年4月24日,全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高端峰会暨第七届土地资源管理博士生论坛暨四川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二十周年庆在四川大学隆重召开。4月24日上午,在我系的热情邀请下,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安录教授接受了专访。张安录教授对“土地利用与碳排放”的问题做了高屋建瓴的解答,体现出严谨、认真而细致的治学态度。

土地利用方式对碳排放影响

张安录教授首先指出土地利用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农业用地转换为建设用地。发展权的实现就是农业用地转换为建设用地,这是最狭义的土地发展。‚农地的发展。农地外部投入增加而引起土地产出的增加。农业用地从低密度向高密度发展、从低级向高级的转换,即对农业用地进行除了资金和劳动力以外的外部投入,比如,化肥、农药等。这是国际上从90年代对农地研究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该农地的发展一定会带来碳排放增加。ƒ城镇用地从低密度向高密度的开发。主要表现在增加容积率、增加建筑密度、增加建筑高度,相应会带来高投入高能耗行业,比如,工业企业、能源企业、电能企业或者建材企业等涌现,碳排放必定不断增强。

张安录教授指出若我们不改变这种经济发展模式,高度依赖城市扩张,高度依赖外部投入经济发展肯定是不可持续的。第一个层面,土地转换一定会带来其他含碳的能耗增加,也会带来自然资源的损失。第二个层面,土地利用的转换一定会带来以碳汇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为碳源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

区域经济协作、土地利用与碳排放是否存在内在逻辑

张安录教授认为三者存在内在逻辑。通过地域劳动分工,产业空间转移和结构调整改变发展模式,按照不同的主体功能区重点优化,可以减少碳排放。张安录教授强调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或者区域间的协作有助于减碳。

区域经济协作、土地利用与碳减排如何落地

张安录教授认为区域间的经济效应、政策效应以及交互效应可以有利于土地利用转型和碳减排,并谈到武汉经济圈耕地占补平衡,增减挂钩、城际铁路,快速铁路等在经济协作、土地利用及碳减排的作用。
最后,张安录教授对此次全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高端峰会暨第七届土地资源管理博士生论坛的开展给予了高度评价,鼓励川大学子们积极参与学术研讨,奋发向上,同时表达了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成立二十周年庆的祝福。

(马爱慧老师正在采访张安录教授)


来源:会务组 
撰稿:马爱慧 黄楷
摄影:杜小寒
审稿:刘润秋

领导邮箱

书记信箱地址:hanjie@scu.edu.cn

院长信箱地址:xia6677@163.com

提示:请将您的宝贵意见或建议用常用邮箱发送。

川大公共管理学院二维码

川大公共管理学院 (scu-ggglxy)

提示:扫描二维码关注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